导语: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产品的定位不同,云从科技探索的人机协同的战略方向,将人工智能导向一个全新的巨大的产业市场。
受到深度学习技术遭遇发展天花板以及疫情影响,AI行业应用发展速度进一步放缓。一波投资热潮退去,AI公司普遍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1月4日,在广东举办的2020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特别提供了一次的机会,国内AI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将会与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将进行一场特别的隔空对话,探讨当下AI行业的发展趋势。
波士顿动力旗下的几款机器人一直都是风靡国内互联网世界的网红,备受瞩目。云从科技则是国内AI四小龙之一,据媒体报道信息,正在计划冲刺国内上市。
一家是美国"超级机器"制造者,一家是中国人机协同路线的旗手,两位创始人的对话格外让人期待。
中外学术创业代表,商业化路径各异
最近五年,云从科技五次融资,最近一轮融资后估值已超200亿,其背后是云从的技术、市场探索已初见成效。
从语音识别转向图像识别研究,后从学术转战商场创办云从,至云从商业模式的一再延续与调整,周曦一直致力于将AI技术转化为对市场真正有用的产品。
2015年成立,参与国家AI标准制定、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云从科技在近几年国内人工智能浪潮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金融、安防金融、安防、出行、商业等领域,以人脸识别起家的云从科技在短短五年内已经在客户市场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的头部地位。
截至2020年9月30日,在金融领域,云从科技已为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银行和交行等超过400家金融机构和全国超过十余万个银行网点提供智能服务。
人脸识别系统是云从科技在AI技术落地探索上最初的落脚点,但如周曦所强调的,"专注眼前的事情,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大价值。"
从最初提出的"一个平台,三个板块",即依托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在银行金融、安防和民航出行三个板块铺开的产业布局开始,到后来不再局限于软件平台,发布"炬眼"智能人脸识别相机、"CF-FP-E1"的最新刷脸支付终端产品等硬件设备,并将其逐步做到标准化,再到如今融合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语音识别多种技术以及数据,发布发力于人机协同平台,。云从从未停止探索更加实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云从相比,成立28年的波士顿动力发展则颇为坎坷。从最开始受美国军方资助到被谷歌买下,再辗转到被软银收购,波士顿动力也免不了一路坎坷。发展二十多年,Spot机器狗如今的商用似乎也才真正撬动了行业的发展。
打造操作系统 破局"人机协同"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包括《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对一个产业作出如此具体的指导,可见中央对人工智能产业趋势的重视,"人机协同"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明确提了出来。
今天的云从已然渐渐褪去人脸识别公司的标签,致力从AI的核心技术闭环明确表示打造基于操作系统的人机协同的平台,强调"人"与"机器"的交互以及技术本身的可靠性。云从认为,人机协同分为"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三个阶段。
2020年5月,广州市政府与云从科技宣布,共建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打造广州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枢。这应该迄今是国内"人机协同"领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与波士顿动力所努力的单体智能机器人方向不同,云从似乎要构建一个智能化的体系,而不是智能个体。
在2019年的一场演讲当中,周曦曾经介绍,云从的人机协同平台有五大特色和四大核心技术突破。其中五大特色指的是人机交互、可信智能决策、基于国产软硬件研制的自助人工智能OS、行业AI专家梦工厂和安全数据交互服务。四大核心技术则包括多模态数据感知、多领域知识推理、人机共融共创、数据安全共享。
周曦还具体提出了人机协同发展的三大主题层次,人机交互、人机融合和人机共创。
在云从等AI独角兽的努力之下,人工智能开始脱离纯粹的算法和工具,通过定位于人机协同,进化成想象空间巨大的产业。